用户名 密码 1周内不用再登录 新用户注册 | 升级为VIP会员
当前位置:ICU重症监护网 -> ICU资讯

急救车担架为何难进医院

收藏本文章

    年近八旬的王阿婆最近不小心在小区里滑了一跤,当时就动弹不得。当邻居们叫来救护车把王阿婆送到一家以骨科见长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急诊预检护士告知,该院已没有一张空闲的担架可供患者使用,建议救护车转送其他医院。王阿婆的家人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怎么会急救车到了医院门口,病人都下不了车,落不了地呢?
    
    记者近来在采访中发现,类似王阿婆所遭遇的尴尬,在本市早已不是新鲜事。只是最近以来,急救担架进不了医院的现象发生频率越来越高,矛盾越来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带有普遍性。
    
    在上海市医疗救护中心,郭永钦主任翻出2月份的“医院搁置救护车担架影响出车统计报表”:因“无床”致使病人担架落不了地,从而连累救护车搁置事件共有131车次,其中搁置1小时之内的有100车次,1小时以上的有31车次,涉及医疗机构22家,部分医疗特色鲜明的三级医院以及地处人口导入区的医院成了“事故多发地段”。
    
    据了解,目前本市规定院前急救需遵从三条原则,即就近送至具有抢救能力的两级以上医疗机构;根据病情送至专科特色明显的医疗机构,如烧伤送往瑞金医院和长海医院,蛇毒伤送往龙华医院等;同时,病人家属可以自主选择,送往其指定的医疗机构。
    
    然而,这三条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却遇到了新问题。市医疗救护中心业务科两位负责人陆峰和解炯告诉记者,现在急救病人中自主选择医疗机构所占的比例愈来愈高。尽管市医疗救护中心5年前就与54家医院急诊科设立了电话专线,以便及时通报急救病人的病情,顺利、快速、有效地实施急救。但是眼下,即便事先就告知家属某医院急诊室“人满为患”,家属也不愿接受救护人员的建议。一旦真的发生担架难以落地的情况,急救人员更是处于尴尬的境地——患者家属抱怨急救人员不作为;医务人员会责怪急救人员没有做好疏导、分流工作;下一个急救病人因为迟迟等不到急救车,则可能投诉救护中心,甚至“法庭上见”!
    
急诊超负荷成家常便饭
    
    面对滞留在医院急诊部门口的救护车,各家医院急诊科的当家人都是一脸无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区中心医院急诊部主任周晔向记者道出了一本难念的经:该院急诊部自1992年来三次扩容,留观室从原先的29张床,增至如今的200余张;“平车”(即担架床)也从原先的11辆扩增至40余辆。“这样的急救设置规模在上海滩也是屈指可数的了。”可是现状如何?记者在医院现场看到:由于平均每天的急诊病人有近千名,因此在医院急诊部的走廊里、原先用于候诊的区域里,都见缝插针地放满了担架床。一位病人家属扶着因缺氧无法平卧的老母亲告诉记者:“我们已在走廊里睡了4天了”。但是,看到医生、护士日日夜夜一刻不停地围着病人转,心里原先的怨气也消了许多。
    
    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的急诊大厅里,原先还算宽敞的候诊大厅同样被改造成了留观区域。“怎么这么挤?”面对记者的疑惑,一位正在给留观病人作治疗的护士头也不抬:“天天如此。我们这儿还算好的,没让病人睡地上!”
    
    记者清晰地记得:2003年本市17家市级医院实施急诊改造项目,这一项目还被列为当年政府要完成的第一件实事。由于超额完成“改善计划”,医院急诊室的面积比原来增加了56.5%,阶段性缓解了市级医院急诊室设施陈旧、拥挤不堪的状况。可是时隔不过几年,急诊病人住走廊的矛盾竟然再次加剧。
    
专家建议综合治理“肠梗阻”
    
    记者了解到,随着本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近年来医疗急救需求量不断攀升,急救疾病谱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而在急救服务中,创伤、神经、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与老年人相关的疾病已占急救服务总量的65%,并处于不断上升趋势。来自上海市医疗救护中心的统计显示,本市的院前急救量正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递增,仅今年一季度的急救量就同比增长22%,目前上海医疗急救业务量位居全国各城市之首。
    
    为了让救护车“叫得应”,根据“十一五”规划,至2010年,全市标准化急救分站将由去年的58个增设至110个,与此同时,急救车辆也将由2005年的240辆增加到不少于500辆的标准。届时上海急救系统服务半径为中心城区3至4公里,郊区8至10公里;平均反应时间为中心城区6至7分钟,郊区10至12分钟,均达到国内领先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但这仅仅是急救环节中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要真正达到快速、有效救治的目标,必须首先减少“压车”事件的发生频率。
    
    “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是解决‘压车’问题的唯一出路。”上海市急诊、ICU质控中心主任杨兴易教授这样强调。据杨兴易教授分析,目前造成急救车担架落不了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留观室里病人“压床”现象严重。目前,各大医院急诊室中的“压床”病人,主要是老年病人、晚期肿瘤病人和慢性病终末期病人三大类,而这些病人也确实存在着分流难的问题:回家?家属难以护理,且经济负担重;进老年护理院?没空位……
    
    “留观病房压床,不是医疗本身的问题。”杨兴易建议通过政府部门协调,增加老年护理院、临终关怀病房。与此同时,各医院也应根据需要增设急诊住院病房,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急诊病房和急诊留观病人的进出标准,让部分留院患者入住急诊病房,并通过经济杠杆分流病人。
    
    “只有病人得到合理分流,‘肠梗阻’才能有效缓解,院前院内急救的绿色通道才能真正地保持畅通。”杨兴易教授表示。
发布人:louyuhong 发布时间:2008年4月21日
说明:本栏目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涉及了您的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注明作者或删除。


网友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我也来评论:

最新icu资讯
相关资讯

主办单位:杭州德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护理学会重症监护专业委员会网站协办单位:浙江省人民医院设备科 ;浙ICP备10209442号-3 

联系电话:0571-85065806 传真:0571-85065896 地址:杭州下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电子商务园区费家塘路588号4号楼402-403室

Copyrigh ©2001-2009版权所有_杭州德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本网站法律顾问:汪卓君律师(浙江杭天信律师事务所)

execute:148.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