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1周内不用再登录 新用户注册 | 升级为VIP会员
当前位置:ICU重症监护网 -> ICU资讯

辽阳天使的绵阳7天 眼含泪讲灾区经历

收藏本文章

   昨日凌晨4时45分,伴着鲜花、掌声、泪水,218名辽宁省赴四川抗震救灾医疗队员们回到了家乡,辽阳三名抗震救灾医疗队员也随行回到辽阳。

  昨日凌晨3时30分,记者随同辽阳市卫生局、中心医院、二院主管领导赶到沈阳桃仙机场迎接辽阳三名队员。虽然距离医疗队员到达还有1个多小时的时间,但桃仙机场的接机大厅出口前,已经站满了翘首期盼的人群,全省各地卫生部门和医院领导们等待抗震救灾医疗队员“回家”,他们的手中捧着鲜花,“欢迎医疗队员载誉归来”的条幅汇成了红色的海洋。

  4时45分,身着印有“生死不离”白色T恤衫的辽宁省赴四川抗震救灾医疗队员抵达桃仙机场,接机大厅内外的人群立刻沸腾起来,接机的人群隔着玻璃窗,向刚刚走下飞机的医疗队员挥舞着双手。在亲人相见的一刻,每个人的眼圈都红了,泪水夺眶而出。在鲜花、掌声、拥抱、泪水中,辽阳三名抗震救灾医疗队员走出接机大厅。

  眼里含泪讲述灾区经历

  “当晚到四川,我们就得到通知准备去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救治伤员。”刘胜阳说,在当地老乡那里了解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属于高原气候,地势十分复杂,白天气温很高,夜晚最低气温只有两度左右。由于余震频频,加之气候环境恶劣,对于阿坝之行,每个队员的心里都做好了最坏打算。“我们购买了红帽子、口罩、口哨、手套及御寒衣服。”刘胜阳说,之所以购买红帽子、口罩、口哨主要防备队员一旦被滑坡的山体或是废墟掩埋时,能够被很快队友找到,而口哨是为他们发出求救信号的最后一个“砝码”。后来,因为阿坝地区交通不畅,他们被派到了绵阳。

  “在绵阳的7天时间,给我感触最深的是灾区人们的互助、友爱和团结,他们在灾难面前的平静、乐观和勇气,让人感动和钦佩。”高映春说,在绵阳的第三人民医院ICU重症监护室病房,她每天接触到的大多都是病情比较重的截肢患者。

  “17岁的北川中学学生龚悦,在废墟下面压17个小时,经过截肢才获救。她的母亲不但照顾她,还帮助临床的年轻妈妈照顾未满周岁的孩子。”刘胜阳说,他还用手机记录了龚悦母亲给孩子喂奶粉,洗澡洗尿布的情形。面对残缺的腿,龚悦和妈妈的脸上始终是灿烂的微笑。“在我们所经治伤员中,没有一个人因为自己所遭受的不幸,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刘胜阳说,他们总是相互安慰着相互鼓励着。

  “我们每天都要乘车将近30分钟,到医院救治伤员。”刘胜阳说,很多司机了解到他们去救治伤员,都不肯收钱。

  在和刘胜阳和高映春的交谈时,记者注意到他们的眼中一直含着泪水。

  最大愿望:吃东北大米睡觉睡到自然醒

  在绵阳的七天七夜,医疗队员每天吃的是线米、水煮大白菜、四川泡菜、黄瓜咸菜,住的是简易帐篷,每天工作十二三个小时。“现在,病情稳定且能够耐住路途的颠簸的患者,都被转到外地治疗了。”刘胜阳说,五二0医院一天最多时收治二十多个患者,外转最多时达到有六七十个患者,医疗队员们每天都从早忙到晚,但大家对此都毫无怨言。

  24日晚,医疗队接到了省厅回辽宁的通知。“尽管大家对四川的气候和饮食并不适应,但听说要回家了,每个人的心里都感觉不好受。”刘胜阳说,当时,临时领队代表大家跟省厅领导申请,希望能够多呆一阵子。“每个人的心情都是一样的,我们只想能多帮助救治一名患者,为灾情人民多做一点事。”刘胜阳说。

  26日凌晨2时,辽宁省抗震救灾医疗队218名医疗队员乘上了由成都到沈阳的客机。“在飞机着落的一刻,机舱里响起掌声,每个人为自己圆满完成此次医疗救援任务喝彩。”刘胜阳说,回到家乡了,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吃一顿东北大米,在床上睡觉睡到自然醒。

  图:高映春医生正在协助当地医生接收伤员;

刘胜阳医生正在为伤后心衰、肺衰的87岁老汉查体。

 

  附:胡敏在四川德阳的工作手记:

  (5月18日凌晨1点45分)——昨天(5月17日)下午13点09分,我们到达成都双流机场,由四川省卫生厅派大巴车接我们,下午3点到达宾馆待命。但还未到达房间时就接到了通知,要求我们院感组(院内感染控制与管理小组)马上去德阳,我们于下午17时到达了德阳市卫生局,简单的吃了口盒饭,24个队员分成10个组,派往10个不同的医院。我与营口三院的一名医生被分到了德阳的眼科医院。当天晚上我们对医院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这所医院一共收治了从灾区转移的伤员50名,这些伤员几乎都是外伤,有髋关节骨折的、腿骨折的、还有截肢的,我们的任务是对临时搭建的手术室、病房进行消毒和隔离工作,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对伤员和灾民还要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宣传,大灾之后无大疫是灾后救援的关键,在这样的临时医院里,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严格控制院内感染发生更是重中之重。当天晚上我们工作到晚22点,正准备到医院外边搭建的帐篷里休息的时候,又接到了德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达的通告,告知19—20日两天有6到7级的余震,并且有可能德阳就是这次余震的中心,来不急休息,我们又马上把医院里的伤员转移到外边的空旷场地,逐个登记,安排到帐篷病房中,当把全部伤员转移到安全地方以后,已经是凌晨1点多钟了。

  (5月22日上午11点)——现在余震仍然不断,伤员仍住在帐篷搭建的临时医院中,到目前为止我能感觉到的4级以上余震已经发生了5次以上。在这次救灾中让我感动的事情太多了,我所在的这家医院是个民营医院,在没有政府安排的情况下,医院里建立了食堂,每天为伤员做饭,周围的老百姓也自发的做一些吃的,给我们还有伤员吃,伤员之间互相鼓励,互相关怀,非常的坚强。这些天里,每当有时间的时候,我就安慰在这住院的孩子们,和他们聊天,安抚他们的情绪,告诉他们无论遇到什么都要坚强,好好的继续活下去,长大了重建自己美好的家园,告诉他们所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要对今后的生活充满希望。在我现在写日记的时候,临时的手术室里正在进行一台腿部的手术,详细病情还不清楚,只知道病人是一个9岁的小男孩,孩子非常懂事,地震后他从一片倒塌的教学楼里艰难的自己爬了出来,然后顺着升国旗的旗杆顺下来的,死里逃生。祈福——希望他早日康复。                   

  (5月22日下午17点)——下午辽宁省卫生厅姜潮厅长和医政处宋处长一行5人到这里慰问看望了我们,看到厅长来了,我就感觉像是见到了老乡,不是见到了大领导,特别的亲切,他们给我们送来了吃的和穿的,辽宁省在这家医院援助的队员就我和营口三院的宋医生2个人,厅长了解后说:“你们辛苦了,可以说在德阳你们二人联手扯起了辽宁救援的大旗啊”,说实在的,我真的觉得挺骄傲的。他看到我们在睡地铺就问我们为什么搭地铺?其实,18日凌晨的大转移中,我们哪有时间想为什么搭地铺啊,我们也没觉出睡地铺有什么不妥,我们能走能动,医院床位紧张,住床的不应该是我们。但从厅长的询问中我能感受到组织的关怀,苦些、累些,不怕。送走领导,我们继续自己的工作,我们和当地群众已融为一体,只盼能早日灾后重建。

  胡敏 于四川德阳 2008.5.22

发布人:shaoys 发布时间:2008年5月28日
说明:本栏目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涉及了您的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注明作者或删除。


网友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我也来评论:

最新icu资讯
相关资讯

主办单位:杭州德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护理学会重症监护专业委员会网站协办单位:浙江省人民医院设备科 ;浙ICP备10209442号-3 

联系电话:0571-85065806 传真:0571-85065896 地址:杭州下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电子商务园区费家塘路588号4号楼402-403室

Copyrigh ©2001-2009版权所有_杭州德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本网站法律顾问:汪卓君律师(浙江杭天信律师事务所)

execute:54.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