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1周内不用再登录 新用户注册 | 升级为VIP会员
当前位置:ICU重症监护网 -> ICU资讯

解放军总医院院士群体——“生死相托,永不言弃”

收藏本文章

在老百姓眼中,他们是一个个慈眉善目、妙手回春的好大夫。


  在同行眼中,他们是医学泰斗,是一座座让人仰视、叹服的“山峰”。

  然而,很多时候,大家都忽视了他们最本色的身份——他们是共和国军人,是优秀的共产党员。

  他们,就是解放军总医院的7位院士——耳鼻喉科专家姜泗长(已故)、肝胆外科专家黄志强、烧伤整形专家盛志勇、老年心血管病专家王士雯、骨科专家卢世璧、肾脏病专家陈香美、创伤医学专家付小兵。

  默念这一个个名字,崇敬之情在记者心中升腾。他们,是守护黎民苍生的大医,是八一军徽上闪耀的光芒,是党旗上鲜亮的霞光。

  大医为民:“生命相托,永不言弃”

  病房里,年逾九旬的肝胆外科专家黄志强院士,耐心地听着患者的讲述,脸上挂着让人暖心的微笑。

  “请躺下来,让我看看。”说着,他习惯性地扶了患者肩头一下……

  6月13日下午,记者正巧碰到黄志强查房。重症监护室里,他对两名病情较重的患者检查,整整持续了1小时20分钟。秘书王燕生说:“对待病人,他从来都是这么仔细,从不放过任何疑点”。

  5年前,就是在重症监护室里,他挥笔写下了自己对患者的承诺——“生死相托,永不言弃。”

  这8个字,至今感动着年轻的医护人员。

  这8个字,也是解放军总医院其他院士们的真实写照。

  盛志勇院士为了救治一位全身95%烧伤的女职工,先后对其进行了38次植皮和整容手术,并坚持追踪治疗20年,最终让这名女职工过上了正常的生活。当记录这位女职工救治、康复的资料片在美国烧伤界放映时,引起轰动。许多美国同行惊叹:“这是人间奇迹!”

  在院士们的眼中,医学是一门用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面对患者的痛苦,他们永远尽心尽力,用真诚温暖患者——

  已故耳鼻喉专家姜泗长院士创立了有名的“鼻子诊断”,闻辨病人耳道里散发臭味的分泌物,他习以为常;

  老年心血管病专家王士雯院士腿疾犯了,她坐着轮椅坚持每天查房,询问患者病情;

  骨科专家卢世璧院士去饭堂途中被病人家属“拦住”,他毫不生气,坐在饭堂外的台阶上给人看CT片子;

  肾脏病专家陈香美院士自己做完手术才7天,便去病床旁抢救一名肾衰竭的患者;

  创伤医学专家付小兵,整日奔波在病房与实验室之间……

  关于黄志强院士,还有一则“趣闻”在解放军总医院广为流传。

  年近九旬的他只记得自己是1922年初出生的,却不记得具体的日子。然而,说起几十年看过病人的病历,黄志强院士却记得一清二楚。

  记得,不记得,这是一座失衡的记忆“天平”。这种忘“我”,这种“选择性记忆”,淋漓尽致地称出了病人在他心中的分量。

  这就是他们的可爱之处!这就是苍生大医的境界!

  大医至诚:“我是一名院士,也是一名战士”

  没有什么情景,能让卢世璧院士如此陶醉——

  视频中,一个女孩一边欢快地蹦跳,一边说“看,卢爷爷,我的腿全好了……”

  这是前不久卢院士在汶川特大地震3周年纪念时带回来的一张光盘。这名女孩叫唐钰岚,地震中她的双腿被严重挤压,肌肉腐烂,生命垂危。按常规,必须马上截肢。可卢院士凭着精湛的医术,保全了她的双腿。

  汶川发生地震时,已78岁高龄的卢院士毅然请战。组织上担心卢院士的身体吃不消,可他态度坚决:“我是一名院士,也是一名战士!”

  于是,卢院士披挂上阵,第4次奔赴地震救援现场——此前,他参加过1966年河北邢台、1975年辽宁营口、1976年河北唐山的3次地震医疗救援任务。

  抢险救援的日子里,卢院士带着助听器、拄着拐棍奔波在废墟中的情景,成为汶川抗震救灾中令人动容的画面之一。

  “我走得快一点,或许就能多救一个人!”卢院士总是这样提醒自己。

  面对祖国和人民的呼唤,院士也是战士。扫描共和国的抢险救灾现场,到处都有解放军总医院院士们奋不顾身的场景——

  抗击非典,年过7旬的王士雯院士主动投入治疗一线,为了抢救患者,她冒着生命危险给患者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

  2006年黑龙江黑河森林大火,34名参与扑火战斗的武警官兵不幸被大火烧伤,盛志勇院士带领医护人员紧急抢救,实现了“零死亡”;

  汶川抗震救灾,陈香美院士在学术会议上接到出征令,她家都没回,直奔机场……

  大医至诚。无论何时,院士们从没有忘记自己是军人、是共产党员。前不久,在解放军总医院庆祝建党90周年的演讲比赛上,一名年轻的医护人员引用了卢世璧院士当年在救灾现场发给外孙女的短信——

  “全身大汗,短袖衣衫;骨伤三百,手术等待;前方医队,被阻途间;路途艰险,一心向前;志愿者多,全来捐献;众志成城,定可胜天!”

  话音未落,掌声如雷!

  大医精深:“有理想的人永远年轻”

  今年下半年,王士雯院士主编的《老年心脏病学(第三版)》,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看着这250多万字的巨著,你能想到:这是一位年近八旬、身患癌症的老人完成的吗?
 还有更让你想不到的情况——

  2004年,王士雯院士被诊断患上口腔癌。6年多,她先后做了大小手术30多次。每次进手术室之前,她都要向同事交待科研工作;躺在病床上,她还在研究课题;嘴里插着胃管,她还用笔修改着论文……

  据秘书郑小琴统计,今年以来,她在病房里就召开了31次会议,商讨科室工作。

  作为军人,她荣立了一等功;作为学者,她已经是院士。有的人好心劝她:“不管是功还是名,你已经都干到头了,何苦还这样?”王院士淡淡地回答,“对我来说,科学的探索,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6年多来,她带领团队取得的成果让人震撼——

  关于原发性高血压家系的研究课题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撰写的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被有关网站评为2010年中国医学十大发现之一;

  她主管的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进一步发展壮大,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老年医学博士后流动站。

  在去年召开的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几百名中外代表不约而同地站起来,向她鼓掌致敬……

  一位诗人曾说:“有理想的人永远年轻”。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也是其他院士们保持年轻和活力的“秘方”。

  89岁的盛志勇院士,至今坚持每天上午8时半准时到办公室,下午5时半回家。至今,他仍是《解放军医学杂志》总编辑,《中华烧伤杂志》《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等10多家杂志的顾问,仍在指导团队对汗腺再生等3个烧伤领域的世界性难题进行攻关。

  90岁的黄志强院士思维活跃。看完了3D版《阿凡达》电影,他居然撰写出论文《从阿凡达电影看微创外科3D时代的到来》,发表在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学报上。

  81岁的卢世璧院士带领团队正在加紧进行再生软骨关节项目的临床攻关,他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这项成果惠及患者……

  “付小兵院士走路的脚步特别急,老远听到了就知道是他!”博士孙晓艳说,付院士每天的工作安排都是精确到分钟,有时吃午饭时都在看资料。

  面对记者,陈香美院士把采访变成了肾脏病知识的普及讲座,因为她手中拿着第二天开会的发言材料《中国肾脏病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心里想的仍是如何尽快提高公众对肾脏病的防范意识……

  大医厚德:“最盼望年轻人超过我们”

  对于盛志勇院士来说,这绝对是他人生中最值得骄傲的“资本”——

  作为老师,他一个人培养出了王正国、付小兵两名院士。其中,王正国是中国工程院医药工程学部首批院士,当选时间比盛志勇还早2年。

  不仅如此,盛院士的学生名单中还包括朱兆明、郭振荣、柴家科等一大批烧伤领域的知名专家。

  这,并没有让他感到满足。为了培养更多的年轻人才,他捐出“全军重大贡献奖”和“一代名师”的全部奖金,成立了“盛志勇医学基金”,鼓励和资助他们搞科研。

  在解放军总医院,7名院士都是有口皆碑的人梯。

  杨伟炎教授忘不了,他做第一例神经瘤切除手术时,老师姜泗长院士在身边守了整整7个小时;

  博士郭全义忘不了,老师卢世璧院士躺在病床上,给他逐字逐句地修改毕业论文,前前后后改了几遍;

  博士李彦华忘不了,她是从老师王士雯院士家里出嫁的,整个新房都是老师精心布置的……

  大医厚德。对于培养年轻人,院士们有着惊人的共识——

  已故的姜泗长院士说:“我一生希望做好两件事,一是做一名好医生;二是做一名好老师。”

  王士雯院士说:“科学不是一个人、一代人的事业,最盼望年轻人超过我们。”

  卢世璧院士说:“事业这片天,不是一个人的天,而是一个团队的积累、传承和协作。”

  “南有苏步青精神,北有姜泗长风格”。曾记否?当年姜泗长院士未到退休年龄主动让贤,力荐学生杨伟炎接任耳鼻喉科主任。

  到如今,经典老故事有了“新版本”——年仅44岁的杨仕明接任,成为解放军总医院最年轻的科室主任之一。

  今年5月23日,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解放军总医院挂牌。十年磨一剑,陈香美院士说:这一成绩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对于她来说,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像她自己的孩子,她记得他们的生日,知道男生穿多大的衬衣,知道女生穿多大码的鞋子……正是在她这位“严师慈母”带领下,团队从2001年起连续6年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为创新团队,2009年又被评为全军科技创新团队。

  如今,每一个院士的背后,都成长起来一个强大的创新团队。在院士们的带动下,解放军总医院已成长为全国全军医疗战线上的一艘“巨舰”——拥有6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全军医学重点实验室、25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和研究所,聚集了1000多名高层次医学人才。
永葆本色 服务人民

  ■本报评论员

  在建党9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向读者介绍解放军总医院院士群体的先进事迹。作为医生,他们救死扶伤;作为院士,他们功勋卓著;作为军人,他们不辱使命;作为党员,他们堪称楷模。

  党的根本宗旨是什么?口头上回答很简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是,如果用实际行动来回答,短短9个字,则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填写。解放军总医院的院士们,正是用自己毕生的实际行动,书写出一份近似完美的答卷:对待患者,他们像对亲人一样真诚相待;灾难面前,他们像战士一样挺身而出,不顾个人生命安危;事业面前,他们不知疲倦地矢志追求,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能早一点惠及患者;荣誉面前,他们宁静淡泊,把培养后人作为晚晴余辉。他们的事迹,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精彩人生,值得全军党员干部学习。

  时代在变,共产党员的公仆本色不能变。让我们像解放军总医院的院士们那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在本职岗位模范践行党和军队宗旨,忠诚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用自身的模范行动和良好形象为党旗增光添彩!

发布人:zjtsb82 发布时间:2011年6月22日
说明:本栏目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涉及了您的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注明作者或删除。


网友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我也来评论:

最新icu资讯
相关资讯

主办单位:杭州德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护理学会重症监护专业委员会网站协办单位:浙江省人民医院设备科 ;浙ICP备10209442号-3 

联系电话:0571-85065806 传真:0571-85065896 地址:杭州下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电子商务园区费家塘路588号4号楼402-403室

Copyrigh ©2001-2009版权所有_杭州德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本网站法律顾问:汪卓君律师(浙江杭天信律师事务所)

execute:39.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