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1周内不用再登录 新用户注册 | 升级为VIP会员
当前位置:ICU重症监护网 -> 重症监护 -> 心血管学

伊布利特:转复房扑与房颤的“神枪手”

作者:未知 出处:未知

收藏本文章

    心律失常几乎人皆有之,只是发生部位、数量、严重程度及伴发症状各有不同。部分心律失常对人体影响甚微或仅一过性发作,无需治疗。对于须治疗的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仍是首选治疗手段,此后才考虑导管消融、起搏器或体内除颤器置入等非药物治疗手段。

    令人震撼的CAST试验

     心肌梗死(心梗)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概率高达80%~100%,心梗死亡率也随之升高。心律失常药物抑制试验(CAST)作为一项预计开展10年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旨在验证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室性早搏(室早)能否降低死亡率的假设。该试验研究了氟卡胺、英卡胺、乙吗噻嗪、丙咪嗪在内的4种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试验于1983年启动,但1989年4月的中期安全性评估显示,药物治疗虽可显著且稳定地控制心梗患者室早的发生,但治疗组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对3.0%),随后公布的乙吗噻嗪组死亡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2.3%对0.3%),上述结果使CAST试验被迫提前终止。

     CAST试验的结果令人费解,并迫使人们对许多经典认知及理论进行重新评估,同时警示临床医师考虑药物疗效时,不仅要观察急性短期疗效,还须重视患者远期预后(包括死亡率等)。

    CAST试验启示药物治疗新理念

     CAST试验出现意外结果的原因与机制至今未明,但该试验相当客观的研究方法使其结果不得不被承认。该试验具有震撼力的结果,如同一场海啸震惊了整个世界。药物生产厂家随之宣布停产试验中涉及的药物。美国FDA重新规定,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能用于治疗心梗后无症状室性心律失常。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受到质疑与挑战,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天平从Ⅰ类药物偏向Ⅲ类药物。

     此后,美西律抗心律失常冠脉国际试验(IMPACT)也得到了相同结果,即美西律治疗组随访12个月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7.6%对4.8%)。

    房扑与房颤的危害不容轻视

     伴快速心室率的心房扑动或颤动(房扑或房颤)属于急诊心律失常,可造成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及严重症状,并有恶化为心室颤动(室颤)及猝死的危险。资料表明,在置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发生的室颤中,18%由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引发,提示临床上应充分重视“房颤-室颤-猝死”的新疾病链。此外,患者栓塞发生率是正常人的4~7倍,死亡率高于正常人的2倍,因此房扑或房颤并不是良性疾病,有一定致死和致残风险。

     多数房扑由房内大折返引起,既往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相关参考书及教科书均明确指出,房扑伴快速心室率时,首选疗法为电转复治疗,但电转复不仅方法复杂,而且有一定并发症。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伊布利特的问世,使药物治疗终止房扑与房颤的梦想得以实现。

    伊布利特:转复房扑与房颤的“神枪手”

     伊布利特作为首个问世的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于1996年及2007年先后在美国及我国上市。伊布利特具有多种特殊的药代学与药效学特点,该药体内分布迅速,清除半衰期长,静脉注射后无须维持给药,且药理作用较少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该药虽属于钾通道阻滞剂,但能轻度激活Na+和Ca2+通道,这有别于其他多通道阻滞剂的抑制作用,可明显减少药物在终止房扑和房颤时意外引发窦性停搏的危险。此外,伊布利特对心房肌的作用强度是心室肌的10倍以上,这使其在终止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目前,国际相关指南均推荐,伊布利特是治疗发病7天内或7天后房颤与房扑的一线药物。

     国内外大量病例证实,伊布利特转复房扑的有效率高达40%~90%,转复房颤的有效率略低。除转复成功率高外,该药还有以下3个显著特点。

     ● 给药方法简单:每支药物为10 ml(含1 mg伊布利特),应用时稀释为20 ml,在10分钟内缓慢静脉推注。当需要重复给药时,应间隔10分钟,且每次伊布利特的最大剂量为2 mg。

     ● 转复迅速:通常在给药5~20分钟(<30分钟)内有效转复房扑与房颤。

     ● 转复安全:出现需要治疗的并发症十分少见。

     虽然伊布利特在国内上市时间较短,但目前该药的临床应用日渐广泛,主要适应如下:①转复90天内发生的房扑与房颤;②转复围手术期发生的房扑与房颤;③作为电转复房扑与房颤的辅助药物,提高成功率;④在介入治疗时(包括起搏器置入及房颤导管消融),常需要紧急转复房扑与房颤,伊布利特治疗时无需禁食及麻醉科医师的配合,应用十分便捷。

    奥运会精彩病例

图 患者药物转复前(A)与转复后(B)的心电图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西班牙志愿者安东尼因“突发心慌2小时”急诊入院。患者心电图示房颤伴快速心室率150 bpm(图A),血压为110/70 mmHg,给予西地兰0.4 mg静脉缓推无效,静推心律平75 mg后仍无效,再次静推胺碘酮150 mg后,仍为房颤律,药物仅能暂时减慢心室率。最后,当缓慢静注伊布利特6分钟(给药0.6 mg)时,患者房颤被终止并转为窦性心律(图B),停药1h后未复发。患者要求出院继续回到奥运赛场工作,随访期间未见房颤复发。

    仅半支伊布利特注射液就有效终止了经心律平、西地兰、胺碘酮等治疗无效的房颤,奥运会期间的这一病例,显示了伊布利特终止房扑与房颤的快速疗效,并证实了该药终止房扑与房颤的一线治疗地位。

发布人:onetwofree 发布时间:2009年6月2日
说明:本栏目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涉及了您的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注明作者或删除。

网友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我也来评论:

最新心血管学
相关文章

主办单位:杭州德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护理学会重症监护专业委员会网站协办单位:浙江省人民医院设备科 ;浙ICP备10209442号-3 

联系电话:0571-85065806 传真:0571-85065896 地址:杭州下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电子商务园区费家塘路588号4号楼402-403室

Copyrigh ©2001-2009版权所有_杭州德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本网站法律顾问:汪卓君律师(浙江杭天信律师事务所)

execute:31.250